在 2017年8月1日 比特幣 (Bitcoin) 進行了史上第一次的硬分叉 (Hard Fork),很多人在分叉前甚至預期這就是比特幣的世界末日,那很明顯的世界末日並沒有到來,大家反而像發現新大陸一樣開始用 IFO 發展出新的獲利方式。然而分叉出來的 比特幣現金 (Bitcoin Cash) 又是什麼?為什麼好端端的要再創造一個比特幣 v2?隨著比特幣使用的人數增加、傳輸量暴增、一個區塊能容納的交易量又有限,造成礦工費 (傳輸手續費) 越來越高,Bitcoin Core 提出的解決方案是使用閃電網路 (Lightening Network) 在鏈下進行交易,不需要確認時間,但這個技術到今天現在仍然還沒有辦法實行,所以可以見得比特幣的手續費已經高到 30 美元了,那分叉出來的比特幣現金,也就是擴容派提出的方法更為直觀,既然區塊大小不夠那我就把區塊變大,區塊就從原本的 1MB 變成 8MB,自然傳輸速度就變快很多,手續費會變成不到 0.01美元。
從圖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隨著交易量大增,傳統比特幣的區塊已經無法負載全部的交易,造成很多未確認的傳輸就飄在茫茫區塊鏈中永遠到不了目的地,所以反而得靠 Double Spend 或找有些礦池提供的傳輸加速器,讓礦工特別照顧你那塊走失的區塊。而 BCH 藉由擴容則對整個市場的傳輸可以說是游刃有餘,費用變低、速度也快上很多。
還有一個滿有意思的網站 (TXHighway) 就是做出了目前 BCH 和 BTC 傳輸狀況的車流版,只有單個車道的 BTC 很明顯比較壅擠,正在等待施工中的閃電網路來救援。
但講了這麼多 BCH 的好話,難道它就沒有壞處嗎?其實去除 Segwit 功能和把區塊大小提升至 8MB 也只是權宜之計,它仍然是同一個體系的產物,未來如果 BCH 真的取代 BTC 成為正統比特幣,那隨之而來的只是更大的傳輸量,8MB 再大也總有不夠的一天。而且因為將區塊大小提升的關係,數據量大增,使的個人電腦不適合處理那樣的計算量,反而有點違背了去中心化的思想,而且另一個有趣的點是擴容其是全世界最大礦機廠商 Bitmain 提出的,也就是那個創造 ASIC 螞蟻礦機造成比特幣難度爆升的幕後推手,這是不是也暗示著去中心化未來可能只是拿來喊喊的口號,實際上都淪為了大企業的資產了呢?
那如果從市場來看呢?比特幣和比特幣現金的市值占比其實都在逐漸下降,但比特幣下降的幅度卻又更大,那如果就價格來看,BCH 對 BTC 這兩個月來反而是很平穩的,主要的波動還是受整體市場或是說 BTC 對美金的漲跌影響,但確實可以看到有幾波在 BTC 下跌時 BCH 反而看漲或市占提升。
最後,BTC 跟 BCH 到底要看好哪個?這還真不是一番兩瞪眼的問題,大家都還記得 BTC 傳輸快速、費用低廉的時候,但隨著 STEAM 等平台因為手續費問題不再與 BTC 合作,比特幣的未來似乎離實際用途越來越遠了,不過靠著比特幣的知名度和光是「正宗」這兩個字我想它說不定能撐到閃電網路 (Lightening Network) 出來救援的那一天。而 BCH 也一樣,在還沒被扶正之前它永遠就只是比特幣 v2,而且現在風向還很難抵定,兩方各有擁護者,但如果最後只是比誰撐腰的企業多、資金夠雄厚,這樣的結果好像也離當初的理想又更遠了?
題外話,我一直都認為只要有人看壞、被挑戰那倒是安全的,反之過度樂觀到連幣都傳不出去那到底是要傳什麼呢?那大概是只能傳教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