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Hive OS - 挖礦礦機專用作業系統 (Linux 獨立發行版)



Hive OS 是一個獨立的 Linux 發行版,完完全全針對挖礦的礦機 (Mining Rig) 所設計,它直接內建了 Claymore、ethminer、ccminer、sgminer、XMR Stak ...等挖礦程式,換句話說你只要安裝好了這個作業系統就可以直接挖以太幣、Zcash、門羅幣...等幾乎所有算法的加密貨幣。那當然更重要的是針對硬體挖礦的優化,我們都知道 Linux 在 Nvidia 的驅動程式上有不少待解的問題,更不要說 Windows 的穩定性堪憂, 而 Hive OS 就是專為解決這些問題且保留 Linux 系統的原生優點-穩定,再加上完善的監控介面根本就是生來挖礦的阿 (好像本來就是...)。

但 Hive OS 是收費服務,不過如果是小規模的礦工還是可以免費使用,它們提供三個免費的礦機格位,超過三個後每台礦機 $3/month。


(Hive OS 的介面)

Miner Hive OS
推薦連結 : https://hiveos.farm?ref=47908
官方網站 : https://hiveos.farm
收費模式 : 三台礦機以下免費,以上每台 $3/month


在官網可以看到它內建的挖礦程式與已經測試過的顯卡 (GPU),不過 VEGA 目前還沒有測試,而右上角可以下載 Hive OS 作業系統。


最大的特色大概就是這個管理面板了,能直接在圖形化介面上超頻 (Over Clock) 甚至是刷 BIOS,對於礦機數量龐大的礦主來講這大概能省下不少時間和麻煩,每一台礦機每一張卡都乖乖的在管理介面裡任你調校,也能隨時監控機器狀態。


當然也少不了圖表輸出,可以研究長時間的礦機狀態和挖礦進度,不得不承認它在 UI 方面做的真的是有聲有色。


那安裝也和其他 Linux 一樣,你可以直接把 Hive OS 的 ISO 燒到隨身碟內然後 Boot From USB 來安裝 Hive OS。這類型工具有很多,我自己是比較習慣使用 Rafus,使用經驗上比較少出現錯誤。


那如何連線到礦機以及基本指令在官網上也都有說明,其實就是一般的 SSH 啦,在 Linux 上要怎麼使用相信不需要多講,而 Windows 可以選擇裝 Bash 或 Putty當然如果你不習慣 SSH 操作也可以使用 VNC Viewer 來達到遠端桌面的效果。


如果剛好在想把礦機轉移到 Linux 作業系統這真的是個看起來不錯的選擇,三台礦機以下是永久免費的,可以先試用看看和其他 Linux 有什麼差異,基本上它直接幫你解決了驅動程式和繁瑣的設定問題,更不要說那精美的 UI 和監控介面了。但當然 Hive OS 相關的資源不會像正規的作業系統來的多,但挖礦方面的應該是不會缺乏的,更何況這是收費服務,換句話說只要有問題都有客服可以負責,如果有興趣的話不妨使用我的推薦連結註冊,試玩看看免費版的挖礦作業系統!



想挖 Monero (XMR) 嗎?可以參考連線延遲低、拒絕率低的「台灣 Monero 礦池」,手續費限時免費中!

留言

  1. 關注一陣子了..
    NO VEGA yet, 550 after some mods
    剛好這兩張卡都有..呵呵

    回覆刪除
  2. 在考慮是否要轉換成HiveOS來做使用看看...
    WIN10使用Claymore雖然經過這段時間以來已經趨於穩定...但還是偶爾會發生狀況是讓人蠻頭痛的事情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其實也有人回饋說 HiveOS 的穩定性其實還不夠好,不如直接改用無 GUI 的 Linux 來當礦機的系統可能會比較是一勞永逸的辦法

      刪除
  3. 我發現新版本的HIVEOS可以更新Version: 0.5-49
    但是我在網頁那邊居然無法直接更新
    點選更新他會跑出Selfupgrade failed
    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
    手動更新輸入updrade或者selfupgrade也都沒反應
    Whyyyyyyyyyyyy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Linux (Ubuntu) 查詢硬碟容量、剩餘大小指令

在 Ubuntu Desktop 版本或有安裝 GUI 像 Xfce 的 Server 版本當然可以直接從圖形介面查看硬碟容量和已經使用的大小, 但如果是在純 CLI 版本或使用 SSH 連線時呢?那就需要用到指令了。 顯示硬碟容量、已使用、可用大小。 df -h 查詢資料夾所占硬碟的大小。 du -h 查詢檔案大小 ls -l

吃光硬碟讀寫的大怪獸 - Superfetch 是什麼?可以關嗎?

Superfetch 是 Windows 內建的硬碟快取功能,它會預先將檔案讀取起來到 Ram 裡方便稍後做使用,所以常常在工作管理員內都可以看到 Superfetch 往往占掉了不少的硬碟使用量,那這樣的情形是好的嗎?其實理論上並不會有太大影響,畢竟 Superfetch 只是將等會要讀取的內容先預置在 Ram 中,如果不趁硬碟負載小的時候優先讀取,之後反而可能忙不過來呢。當然如果你是使用 SSD 的話可能會為使用壽命擔心, 高頻率的讀取可能加速固態硬碟老化,那在讀取速度原本就很快的 SSD 當然就相對的沒有必要開啟 Superfetch 了。 Superfetch 在電腦待機時吃掉大部分硬碟使用量是很常有的事。 要關閉也很簡單, Win+R > services.msc 打開「服務」,找到 Superfetch。 右鍵 > 內容,將它更改為「 已停用 」後確定即可。

SSHPass - 讓 SSH 連線自動登入、不需要輸入密碼,以及 Windows 快速登入檔製作

登入遠端的 SSH 時每次都要打密碼真的是非常浪費時間,尤其是想把 SSH 連線做成一鍵捷徑時一定會遇到密碼的問題,即便成功連線了還是得手打密碼啊,身為一個懶鬼當然是連密碼都想省掉,那 SSHPass 就可以幫你做到直接將密碼加在指令列內,以後只要靠一個 .bat 就可以快速連線了。 sudo apt-get install sshpass 首先先在用戶端 (Client) 安裝 SSHPass, 如果是在 Windows 可以使用 Bash  來進行安裝。 sshpass -p 密碼 ssh 帳號 @ 地址 這行指令就能讓你直接登入了,當然這還需要打一行指令還不夠方便。 為了達到真的一鍵登入,我們先建立一個 .bash 指令檔。 bash login.bash 再寫一個 .bat 檔放在同路徑下。那直接執行 BAT 時就會先開啟 Bash > SSHPass > SSH 成功連線!是不是又更方便了不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