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TurtleCoin (TRTL) - CryptoNight 算法的新匿名幣,加密貨幣簡介、錢包申請、礦池挖礦教學 (使用 XMR-STAK)



首先要先澄清,Turtle Coin (TRTL) 可能是一個不能長期看好,也不能短期獲利的虛擬貨幣,那為什麼還要拿出來講呢?因為它尚未有流通管道,沒有任何交易所可以買的到,據我所知也沒有 OTC 平台有交易量,換句話說你只能跟礦工購買或者自己挖礦,聽起來非常不妙對吧......,所以可能的結果只有兩個,第一就是上市後有不錯的價錢 (遠大於挖礦獲利的期望值),或是根本沒上市變成無用電子訊號。所以 TurtleCoin (TRTL) 不會是讓你拿來投資大量算力的項目,可能挖一個禮拜就可以收手然後忘記它,HODL 到 To The MOON 為止......。



TurtleCoin (TRTL) 
官方網站 : https://turtlecoin.lol
Twitter : https://twitter.com/_turtlecoin
GitHub : https://github.com/turtlecoin
Discord : http://chat.turtlecoin.lol
Reddit : https://www.reddit.com/r/TRTL

TurtleCoin (TRTL) 簡介

那 TurtleCoin (TRTL) 的賣點是什麼?我必須承認我也沒很認真看,因為我沒打算投錢進去,只是想挖一點放著。如果這並不是你長期看好或分配不小比例資金的投資項目,那多花時間去研究反而有點多餘,一來是時間也是成本的一環,同樣的時間我寧可去看前十大幣的消息和走勢,二來是幣圈本身就沒這麼理性,尤其對於市值小、交易量小 (何況幾乎是 0 的幣) 更是一言不合就開車。


所以大致上就如官網所說的,由於每 30 秒就出一次塊所以交易傳輸非常迅速,甚至比 BCH 快上 20 倍,然後有著和 Monero 同樣的匿名特性 (這點我保持懷疑,本身傳輸成本低就和匿名相衝),再來就是因為相同算法,可以直接用 Monero (XMR) 的挖礦程式挖 TurtleCoin 非常方便。


30 秒出一次塊,一塊含有平均 29000 TurtleCoin,換句話說它的貨幣數量是非常大的,我的猜測是它會想複製 Dogecoin 超大量貨幣的概念,主要搞小額交易,只是這次主角換成了烏龜。然後官方也強調 TurtleCoin 是沒有預挖的,維持它的公平性。


Roadmap 上目前 (Q1) 是已經有了 GUI Wallets,下一季的重點就是要上 TradeSatoshi、TradeOgre 這兩個交易所和 OTC 平台,基本上這些小所也沒辦法帶動多少交易量,但至少上市的可行性是比較高的,之後要上大所就得看開發團隊圈錢的功力了,能不能付的出上市費就是一個很好的指標。


TurtleCoin (TRTL) 錢包申請

其實就跟其他小幣的官方錢包差不多,只要到 GitHub 下載 GUI 錢包就可以生成錢包地址了。


我是下載壓縮版的,所以只要解壓縮後執行 TurtleWallet 然後設定密碼就能開啟錢包,剛開的話會需要跑初始化,只要等一下就好了。


之後就會產生錢包地址了,可以按 Copy Address 複製,這個地址就能當作礦池挖礦的收取地址,在資料夾內生成的 .wallet 檔記得也得妥善保管,如果未來這個錢包檔不見了就算你有密碼也沒有用。


比較保險的作法是將密鑰 (view key、spend key) 也都備份起來,即使錢包檔遺失之後仍然可以用 CLI 登入錢包使用。


TurtleCoin (TRTL) 礦池挖礦

目前我都是用 http://turtlepool.space 這個礦池,0.1% 手續費,1000 TRTL 出金 (基本上都很快),礦池也不需要註冊,把錢包地址填入就能隨時監控了。

挖礦以 XMR-STAK 為例來示範,詳細的設定和使用可以參考這篇,任何 XMR 的挖礦程式理論上來說也都可以通用,只要改變礦池地址和錢包地址即可。


XMR-STAK 只需要將 config.txt 中的 pool_address 改成 us.turtlepool.space:3333wallet_address 改成自己的錢包地址即可。


改完 config.txt 就可以開始挖礦啦,詳細的 XMR-STAK 設定也都能在這篇裡面找到,記得將 config 都改成最適合自己系統的設置才能發揮 100% 的硬體效能。


在礦池網站輸入自己的錢包地址也可以隨時監控挖了多少 TRTL 和出金的狀況,如果在礦池這邊已經給付了但在錢包裡卻沒看到入帳也不用擔心,那是因為錢包尚未同步到最新區塊所以那筆交易還沒顯示,同步完成就會看到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Linux (Ubuntu) 查詢硬碟容量、剩餘大小指令

在 Ubuntu Desktop 版本或有安裝 GUI 像 Xfce 的 Server 版本當然可以直接從圖形介面查看硬碟容量和已經使用的大小, 但如果是在純 CLI 版本或使用 SSH 連線時呢?那就需要用到指令了。 顯示硬碟容量、已使用、可用大小。 df -h 查詢資料夾所占硬碟的大小。 du -h 查詢檔案大小 ls -l

吃光硬碟讀寫的大怪獸 - Superfetch 是什麼?可以關嗎?

Superfetch 是 Windows 內建的硬碟快取功能,它會預先將檔案讀取起來到 Ram 裡方便稍後做使用,所以常常在工作管理員內都可以看到 Superfetch 往往占掉了不少的硬碟使用量,那這樣的情形是好的嗎?其實理論上並不會有太大影響,畢竟 Superfetch 只是將等會要讀取的內容先預置在 Ram 中,如果不趁硬碟負載小的時候優先讀取,之後反而可能忙不過來呢。當然如果你是使用 SSD 的話可能會為使用壽命擔心, 高頻率的讀取可能加速固態硬碟老化,那在讀取速度原本就很快的 SSD 當然就相對的沒有必要開啟 Superfetch 了。 Superfetch 在電腦待機時吃掉大部分硬碟使用量是很常有的事。 要關閉也很簡單, Win+R > services.msc 打開「服務」,找到 Superfetch。 右鍵 > 內容,將它更改為「 已停用 」後確定即可。

RealVNC - 支援多系統的 VNC Viewer,免費遠端桌面客戶端 (Windows / Linux (Ubuntu) / Raspberry Pi /...)

對於不熟悉 SSH 介面的使用者來說可能第一個想法都會是使用遠端桌面,但要知道大多數的 VPS 主機都是提供 Linux 系統 (Ubuntu / RedHat / Debian...等),它們架好的 VNC Server 多半是沒辦法直接以 Windows 系統內建的「遠端桌面連線」來操作的,就好像兩端的通道是開了起來但卻仍說著不同的語言,所以就需要專用的 VNC Viewer 來連線, 而 RealVNC 支援非常多不同的作業系統環境,包括 Windows、Linux、Raspberry Pi、Android、iOS...等,幾乎可以說是一應具全啦。 RealVNC 官方網站:  https://www.realvnc.com/en 下載頁面:  https://www.realvnc.com/en/connect/download/viewer 只要從 「File > new connection」 就可以新增一個連線,爾後只要點選介面中已設定好的連線就可以隨時進入遠端主機,而主機端 (VPS) 也記得要先架設好 VNC Server 和新增防火牆例外,避免被拒絕的連線。